硕士点概述

​地理学一级学科介绍

发表日期:2022年04月13日 18:23 文章编辑: 浏览次数:



地理学一级学科介绍

(学科代码0705)



一、学科简介

地理学从诞生起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研究地理要素(水、土、气候、生物和人)和地理综合体的空间分异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及区域特征的学科,研究地球表层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它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区域性的特点,旨在“探索自然规律,昭示人文精华”,已在国家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将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鲁东大学地理学学于2003年获批自然地理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下设河口海岸环境演变与整治、区域水文过程与水资源、区域发展与产业规划、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滨海生态与环境等五个研究方向。经过30余年的发展,在滨海地貌演变、水文过程、环境保育、资环遥感、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滨海特色。

本学科现有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工程技术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500余万元。拥有山东省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国家特聘教授团队、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团队、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等,形成了雄厚的教学科研师资力量。本学科聚焦滨海地表过程,立足服务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着重加强研究生的地理学理论水平提升和专业技能训练,使其成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熟悉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胜任野外工作和实验室分析工作;掌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数值分析等技能;熟悉科学研究从数据采集到定量分析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具有符合规范地完成研究报告、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能够使用一门专业外语进行学术论文写作;胜任与地理学有关的工作,或具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基础;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地理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和高尚品德,具备良好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科学精神。

2. 具有良好的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应用基础;具有良好的部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地理数量分析等学科方向的专业基础;具有良好的利用地图表达地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受过一定的野外调查技能训练。

3. 了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了解社会发展对地理学应用研究的要求,了解国家关于地图和地理数据资料的保密规定,尊重他人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与成果,遵守共同的学术道德规范。

4. 能够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地理学学术文献,熟练运用互联网通过规范途径获取地理学的学术信息。能够对自己从事研究领域的某一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评述,应用地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去解决具体的地理学实际问题。有较强的野外调查能力,至少应该能够在地理学的某一个方面从事学术研究或应用研究与实践,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能够用文字和口头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所用数据、研究结果、结论和问题讨论等。具备野外调查或调研所需要的组织、联络和沟通等社交能力。

三、培养方向

1. 河口海岸环境演变与整治

以河口海岸地区各种地表过程及其耦合机理的分析为研究内容,通过多学科交叉渗透和综合分析,深入研究各种时空尺度的河口海岸动力地貌过程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与过程的影响,揭示河口海岸各区域自然要素和界面的相互作用与变化规律,为海岸带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灾害预测与防治、工程选址与区域规划等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2. 区域水文过程与水资源

综合运用同位素示踪、重力卫星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关注现代海岸带水文-土壤地理过程、生态水文过程及其调控措施,开展区域水量平衡、水资源高效利用及水污染环境毒理与生态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揭示水文特征参数在空间、时间和尺度上的变异特性;针对滨海盐碱地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开展水肥气耦合灌溉理论、技术与装备的系统研究。

3. 区域发展与产业规划

本方向立足山东半岛、着眼于环渤海地区,综合运用区域地理学、交通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围绕主导产业竞争力及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精品旅游、乡村振兴、经略海洋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4.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支撑,对资源环境时空分布及其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为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数据和决策依据。重点面向生态安全、国家经略海洋重大需求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研究不同尺度遥感信息提取及地表特征参数反演、空间数据集成技术及地理信息综合应用技术。

5. 滨海生态与环境

以湿地及近海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滨海湿地生态过程特征与机制、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育与优化管理、滨海湿地退化过程与生态修复;开展滨海生态系统营养元素、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污染过程与控制途径,研发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技术,为我国滨海地区生态与环境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内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专业规定条件的硕士生,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申请延期毕业。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补修课和必修环节六个模块。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本专业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1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7学分,专业必修课12学分,公共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补修课为本专业大学本科基础课程,跨专业或同等学力身份考入研究生须补修2门,以考试通过为准,不计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实践活动和学术活动,各计2学分。

课程考核方式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必修课一般采用考试方式,选修课可采用考试方式,也可采用考查方式。

课程学习严格按照本学科课程设置和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内容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安排详见《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六、培养方式

研究生导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研究生自身特点,研究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订一般在入学后前两个月内完成。

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严格的科研训练和必要的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研究生既要牢固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具有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

在指导方法上,研究生教学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采用课堂讲授、自学、专题讨论、科研试验及参观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试验分析等结合起来,加大对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环节上,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中期检查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由导师组集体讨论。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导师既要发挥对研究生的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学术规范教导作用,也要发挥对研究生思想品德和科学伦理的教育作用,要因材施教,管教管导,教书育人,要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

七、学术活动

在学期间研究生应至少参加8场课外学术讲座,在学校或学院的范围内公开做1次学术报告;或赴境外学习交流三个月以上。

八、实践环节

研究生在第2-5学期进行实践活动,实践形式不限,可以采取教学实践、科研实践、专业实习、挂职锻炼、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研究生也可根据专业学习和论文写作需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研等劳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让研究生接触劳动、热爱劳动,锻炼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及个人品格,增强研究生的团队协作素养,培养研究生的劳动观念以及感恩意识,使研究生更加珍惜实践及劳动成果。

研究生实践活动结束需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实践活动报告,并将参加实践环节活动情况记入《鲁东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表》。由实践指导教师或导师组评分并加盖公章,实践活动考核合格获得2学分。

九、中期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按《鲁东大学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办法》规定执行,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不合格者,按有关规定延期毕业。

十、在校学习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1、参与项目:每名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1项校内外市级以上纵向或横向课题的科研工作,并撰写参与工作内容和成果报告,由导师(含合作导师)签字证明。

2、科研学术要求须满足以下所列条件之一(成果署名须为我校):

[1]首位在CSCD(核心版)、CSSCI、EI、SCI、SSCI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

[2]获省级及以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或科学技术奖(证书);

[3]首位或与导师合作(学生第二位)完成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

[4] 经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其他成果。

十一、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选题

在师生互选工作结束后,指导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督促并指导研究生明确科研方向,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开展选题工作。论文选题应确属研究生所在学科专业,选题要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学术上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或在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先进性,使研究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

2.学位论文开题

学位论文开题应不晚于第三学期初,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经开题审核小组审核同意开题的,按论文工作计划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首次开题审核及二次开题审核两次均未通过者,按结业处理。

3.学位论文的撰写和检查

研究生通过学位论文开题论证后,进入论文的研究和撰写阶段。研究生撰写论文期间,应及时向导师汇报论文工作情况,导师应经常了解研究生论文进展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

4.学位论文答辩

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完毕并符合如下条件后,方能提出答辩申请:完成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规定课程的学习,并取得相应学分;完成实践环节规定的专业实习工作和科研实践活动,并取得相应学分。论文答辩工作具体程序及要求按《鲁东大学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十二、必读文献

书目、期刊清单附于培养方案之后,详见《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十三、毕业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学术活动、学位论文等规定的培养环节,完成本学科规定的科研成果要求,通过论文答辩,颁发鲁东大学毕业证书;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硕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